2010/11/25 | 來源:東陽新聞網
[摘要]東陽近年崛起最快的產業無疑是紅木,1000多家紅木家具企業組成了一支獨特的東陽“紅軍”。昨天,記者從東陽有關部門獲悉,東陽畫水一帶的不少昔日“塑料大王”,如今紛紛當“紅軍”。
東陽近年崛起最快的產業無疑是紅木,1000多家紅木家具企業組成了一支獨特的東陽“紅軍”。昨天,記者從東陽有關部門獲悉,東陽畫水一帶的不少昔日“塑料大王”,如今紛紛當“紅軍”。
路邊廣告牌
折射紅木產業的紅火
從東陽城區坐車沿寧畫路前往畫水,路上隨處可見大幅的紅木廣告牌。“以前路邊全是廢舊塑料,紅木廠是剛剛冒出來的。”車上一名乘客說。
畫水鎮明煥村是東陽最大的廢舊塑料集散地,下轄楊梅院等6個自然村,全村80%以上村民從事廢塑收購。
村干部說,村民不光收入來源單一,還得忍受廢塑帶來的污染。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村里一些“塑料大王”漸漸辦起了紅木廠,人數有20多人。
昔日“塑料大王”
今成紅木“新兵”
楊梅院自然村村民王人進,今年43歲,從事廢塑收購20多年。在廢塑行業,王人進算得上是資深人士,他在義烏有專門的銷售窗口,一年銷售額有上百萬元。
記者昨天見到他時,他正在一家名為“前潮”的紅木家具廠里忙活。“這廠是我去年10月開辦的,占地5畝,有幾十個工人。”王人進戲稱自己是紅木家具行業的“新兵蛋子”。
據悉,在楊梅院自然村,像王人進這樣從廢塑收購轉型辦紅木家具廠的有三人。“去年下半年東陽紅木火得不得了,大家都在談論紅木。看到行情好,我就跟了進去。”王人進說,辦廠前,他曾去東陽紅木家具廠最集中的南馬、橫店兩個鎮走了一趟,路邊密集的廣告牌和廠里工人忙碌的身影,驗證了“紅木很火”的說法。
運轉了一年,王人進的紅木家具廠漸入正軌,每個月都有三個柜的原木材料送到廠里。王人進說,加入紅木家具行業最主要是看中紅木的“環保”。在他看來,廢塑產業是污染產業,不能持久,所以轉型是必然的。
兩條腿走路
規避轉型風險
紅木行業能受到更多資金的青睞,這也意味著它比塑料行業風險更大。從2009年下半年至今,各種紅木原材料價格少則漲了一兩成,多則翻番。
由于沒有經驗,王人進特別注意控制風險:“選料方面我比較保守,廠里用得最多的是野花梨,一年大概用掉100多噸。”
“差料賺的錢少,但風險也小,萬一行情差,損失也小。”王人進說,在紅木行業,自己還是個門外漢,必須“自己先弄懂”,才能看準高檔紅木。
與此同時,王人進并沒有完全扔掉塑料生意。“做了這么多年了,一下子扔掉,不舍得。”他說,舍棄了塑料就意味著舍棄了原先建好的銷售渠道,也舍棄了多年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所以,他保留了塑料中的新料業務。
采訪中,記者發現,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戰略,是這些加入“紅軍”不久的“塑料大王”的一種共同狀態。
政府出政策
鼓勵加盟“紅軍”
“做塑料的,去做紅木,這是一種積極的轉型方式。”昨天,記者聯系了畫水鎮分管工業的副鎮長劉飛燕。他說,幾個月前東陽曾專門針對廢塑產業出臺了一個文件,內容涉及與大專院校加強科技合作、加大成品開發等塑料企業自身的轉型方式。
劉飛燕介紹,畫水鎮目前大大小小的紅木家具企業不下百家,已形成一個產業,鎮里也鼓勵塑料企業轉型生產紅木家具。為此,政府還從具體政策上予以扶持,如塑料大戶轉型做紅木,可以享受土地審批、銀行貸款等方面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