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9 | 來源:中國紅木藝術家具網
[摘要]透過精心甄選的數百件蘇丹珍貴木雕藝術作品,中國人民親身感受和親眼領略到了神秘燦爛、源遠流長的非洲---蘇丹古代雕刻藝術文明。
蘇丹是盛產黑木的地區,從古到今以蘇丹南方的黑格里格、穆格菜德、奧貝德地區最為有名。特別是穆格菜德地區的巴巴努薩小鎮,那里不但盛產原木,而且因出產形態各異、種類繁多的巴巴努薩黑木雕刻而馳名非洲。這里家家戶戶都有黑木雕成的家具和日用品,到處都有木雕藝人。所有這些,所見所聞深感“黑木雕刻之鄉”冠以“巴巴努薩”可謂名副其實。
據蘇丹朋友介紹,蘇丹黑木雕刻歷史悠久,技藝高超,是蘇丹民族傳統藝術的優秀代表。所雕刻的作品無論是表現遠古時代的神靈和祖靈,或者是反映現實部落民眾日常生活的場景,如男人持槍狩獵、婦女頭頂水罐、母親懷抱嬰兒哺乳、藝人雀躍擊鼓、眾人歡歌漫舞等都是栩栩如生。這些雕刻作品貼近現實生活,成為蘇丹木雕藝術發展的新趨勢。特別是那些表現各類野生動物的作品更是憨態可掬、惟妙惟肖,具有濃郁的阿拉伯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長頸鹿、獅子、河馬、犀牛、斑馬、羚羊、大象、人頭像等木雕掛件作品,構圖精妙,形象生動,儀態萬方,充分體現了蘇丹木雕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雕刻技巧。
黑木并非樹干通體皆黑,其外皮顏色與其它樹木無明顯差異。一棵直徑為30cm的黑木樹,只有不到20cm直徑的黑色木質,橫切面和縱切面有美麗流暢的黑白紋理。木質堅硬,比重遠高于我們常見的普通木材,如要丟進水里,黑木會直接沉入水底。
蘇丹的黑木雕刻工藝與非洲大陸雕刻藝術歷史悠久,一脈相承。蘇丹古籍中便有關于黑木雕刻的記載。蘇丹木雕開始于努比亞時代,發展于麥羅埃王朝,鼎盛時期當數納帕塔王國。現存最早的巴巴努薩黑木雕刻實物,是一尊高約12cm、寬約4cm的部落酋長雕像,制作于庫施文明時期。
為了適應日益發展的需要,蘇丹木雕藝人從設計、臨樣、打壞、精修到裝配,都進行了一系列雕刻工藝改革。現在,蘇丹木雕已發展到2600多個花色品種,既有裝飾藝術品屏風、合屏、坐屏、壁掛(屏)等,又有使用工藝品木箱、書柜、衣櫥、寫字臺、蠟燭臺燈、茶幾、椅子、桌子、咖啡臺和各種旅游工藝品等,深受蘇丹民眾喜愛,是家庭陳設及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黑木雕刻藝術品種類呈現出百花爭艷的繁榮景象,這些產品遠銷五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許多蘇丹藝人還多次到一些亞洲、拉美、歐洲等國家傳授傳統雕刻技術。巴西、哥倫比亞、英國、意大利等國家曾先后派遣代表團到蘇丹考察,與黑木雕刻藝人進行雕刻交流。目前,蘇丹木雕作品除多次參加蘇丹國內的工藝雕刻美術展覽之外,還分別赴亞洲、歐洲及拉美等國進行展覽和藝術交流。
蘇丹木雕藝術精品在中非論壇召開之際,曾隨非洲藝術展來到北京,以其精湛的雕刻藝術贏得中國各界觀眾的喝彩和青睞。透過精心甄選的數百件蘇丹珍貴木雕藝術作品,中國人民親身感受和親眼領略到了神秘燦爛、源遠流長的非洲---蘇丹古代雕刻藝術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