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是明清以來對在一定時期內出現的呈紅色的優質硬木的統稱,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等,它們呈不同程度的黃紅色和紫紅色。人們無意去辨別它們是什么樹種時,便以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稱呼它們為“紅木”。
要給紅木下一個準確、清晰、嚴謹、科學的定義,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因為時代不同、地區不同,對紅木的稱謂有著不同的理解,包括業內專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方地區,通常稱酸枝為“紅木”。包括酸枝木在內的紫檀木、花梨木、雞翅木等硬度較高的材種,統稱為“硬木”。而在南方一些地區,也曾只將酸枝木稱為“紅木”,清末之后才將其廣義化。
在《紅木》新國標中,紅木樹種由原有的33種變為29種,新版《紅木》國家標準于2018年7月1日開始實施,新版國標在2000年版基礎上略作微調,對紅木進行了界定和分類:共有5屬8類29種木材,絕大多數產自東南亞、熱帶非洲和拉丁美洲。
家具主要是由各種木材制作,也稱木器,分為木質家具、竹藤家具、鋼制家具、玻璃家具,還有少量石材家具等。
木質家具所用的木材十分廣泛,大體可劃分為紅木類家具和柴木類家具兩大類。
所謂紅木家具就是用各種紅木為材制作的家具,與柴木類家具相比,顯得高檔名貴,就其價值而言也是高出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幾百倍。簡單來說,紅木家具的定義是從材質上劃分的,在造型、功能、做工等與柴木類家具對比,有不相上下的,也有天壤之別的。
在家具業內,紅木家具代表著一種獨特的家具風格,與一般的而實木家具有很大的不同。業內人士認為,紅木家具始于明代。主要采用中國家具制造的雕刻、榫卯、鑲嵌、曲線等傳統工藝。
紅木家具分為三種,分別是全紅木家具、主要部位紅木家具和紅木包覆家具。
全紅木家具是指產品所有木質零部件都采用紅木制作。
主要部位紅木家具是指產品外表目視部位用紅木制作,內部及隱蔽處使用了其他近似木材。
紅木包覆家具是指產品外表目視部位采用紅木實板包覆,內部及隱蔽處使用了其他近似木材的紅木家具。
現在,紅木資源奇缺,且呈逐年劇減趨勢,有的已經處于瀕危。而我國產的紅木不但樹種極少,且產量極低。目前,我國生產紅木家具的用材,大多是從緬甸、泰國、越南、老撾等幾個東南亞國家及印度、南美洲、熱帶非洲進口的。
隨著其中部分國家相繼采取了嚴格的木材限制出口政策,紅木進口渠道日益狹窄。紅木原材越來越難得,加上紅木成材年限長,千年紫檀百年酸枝。眾多因素,導致了紅木家具越來越少,很難買到紅木家具頂級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