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1 | 來源:新快網
[摘要]1957年,著名潮州木雕藝術家張鑒軒、陳舜羌創作的圓雕蟹簍在世界青年聯歡節藝術博覽會上展出,一時技驚四座,潮州木雕被國門之外的很多人所認知。
3.28米花梨木《三層龍蝦蟹簍》(辜柳希作品,2008年中國第四屆國際文化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
1957年,著名潮州木雕藝術家張鑒軒、陳舜羌創作的圓雕蟹簍在世界青年聯歡節藝術博覽會上展出,一時技驚四座,潮州木雕被國門之外的很多人所認知。
但作為傳統的手工藝術,潮州木雕也一樣面臨后繼乏人的尷尬。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辜柳希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的扶持,讓潮州木雕的老藝人在技藝傳承方面多下功夫。從事木雕行業20多年的李中慶也認為,潮州木雕要抱團發展才有出路。
潮州木雕有很好的文化底蘊但缺乏創新性
辜柳希是潮州木雕的老藝人,去年剛剛獲得首批“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早在多年前,他就擔起潮州木雕技藝傳承的責任,今年,他還打算將培訓辦得更規范。
記者了解到,到辜柳希廠里學藝的人,辜柳希都付工資,第三年的工資甚至達到1800元/月,“至少要能維持生活,不然年輕人坐不住的。”辜柳希坦承。辜柳希向記者透露,今年他將以發證的方式招收徒弟,學滿三年,要拿到證書必須技藝過關。
據了解,目前潮州木雕國家級的工藝大師只有三位,很多年輕人嫌太辛苦,不能下苦功去學習,潮州木雕面臨后繼乏人的尷尬。
對此,李中慶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潮州木雕有很好的文化底蘊和基礎,但缺乏創新性,極少跟同行交流,沒有吸收別人的優點,導致潮州木雕的發展滯后。
現有的人才大概只有全盛時期的百分之幾
隨著家具裝飾風格的變化,很多家庭裝修以港式、西式為主,家庭裝修以石膏線代替,甚少使用木雕,因而潮州木雕近年來又以擺件為主。
同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陳培臣認為,工業化和機械化生產是不能避免的趨勢,但要避免水平大規模滑坡就得做好模板。所以要做出真正的潮州木雕,關鍵是要有潮州木雕人才,不能出現人才斷層。而現有的人才大概只有全盛時期的百分之幾。陳培臣認為,人們的審美觀念在轉變,髹漆貼金的傳統現代人不太欣賞,潮州木雕生產的時代和基礎已經發生質的改變了,如果潮州木雕要繼續發展下去,就必須要生活在現代又懂得傳統木雕的人負起傳承和革新的重任。
陳培臣曾透露,“文革”結束后的那段時間曾經有一次大規模招收藝人,那一批有200多人,現在剩下不到15人。“現在的這些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孩子連讀書都覺得辛苦,哪里能忍受學木雕這樣的苦活。”
對話 辜柳希
以作品創收貼補傳藝授徒
辜柳希從藝已經40多年了,他16歲就學習潮州木雕,學了幾年,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后出來自己做。曾經歷過借錢度日的艱難時期,但他對潮州木雕有難舍的感情,所以一直堅持到今天。
記者:目前您這個級別的潮州工藝大師有多少?您認為他們作品的市場價格是否與價值相符?
辜柳希:現在我們這個級別的工藝大師只有三個。真正有功底的木雕藝人確實很少,但高價格的作品往往又是真正有功底的藝人做出來的。我認為收藏和市場是兩個概念,我自己本身也會做適合市場需要的作品,而精雕細琢的精品價格就會高很多,這點收藏者也明白。對于一般的作品而言,同一個圖紙,有些人兩百元可以做,有些人兩萬元才能做,這就是技術的差別。
記者:有人認為,現在機械化、電腦化擠壓了潮州木雕的生存空間,您怎么看?
辜柳希:現在確實有電動工具,國內有些木雕甚至很多是電動化的,手工雕刻的很少,使用電動工具是一個趨勢。我覺得電動工具是隨著人的思維去操作,不是代替手工的操作,這只能算是工具的創新。
記者:潮州木雕現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你本身也是“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薪傳獎”的獲得者,政府目前對潮州木雕有哪些政策或經濟上的扶持?
辜柳希:扶持都講了五六年了,沒有拿過一分錢。我作為傳承人,以前每年補貼4000元,現在是一萬元,但還不夠我給學徒的工資。還有對外交流,到北京、上海去做展覽,也是我們自己掏錢。
李中慶
產量和從業人員潮州木雕遜色于東陽木雕

李中慶作品《四季山水》
記者:您是浙江東陽人,東陽木雕也自成一系,您卻與潮州木雕結緣,機緣是什么?
李中慶:1991年,我到潮州打工,看到潮州木雕,非常震撼。我在東陽也學過木雕,東陽木雕是平面浮雕,但潮州的金漆木雕跟東陽木雕很不一樣,潮州木雕立體感很強,比較粗狂。我在潮州做了20多年木雕,現在把東陽木雕和潮州木雕相結合起來了,這種方式整個東陽都在學。
記者:您在潮州發展了20多年,如何看待現在潮州木雕的產業發展?
李中慶:我認為現在潮州木雕的水平僅相當于東陽木雕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水平。目前東陽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數達到兩三萬人,產值以百億元計。不管是產量還是從業人員上,潮州木雕都沒法與之相比。
記者:面對這樣的境況,您認為潮州木雕的出路在哪?
李中慶:潮州木雕正在走東陽木雕走過的路,20多年前,東陽產業沒有這么發達的時候,很多人外出打工,后來產業做大了,不管是做工的還是開廠的,都能賺到錢,慢慢他們也就不愿意出來了。我認為潮州木雕要發展首先要創新,要吸收別人的優勢。
應走產業化之路來養精品
記者:與國內其他木雕相比,潮州木雕競爭力在哪?
李中慶:我們潮州這些做木雕的人,有點各自為戰,沒有抱成團,潮州木雕這個品牌就比不上其他地方。為什么潮州木雕在內名氣大在外面叫不響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產業,沒有產量。一般情況下,我們是以產業化來養精品,沒有產業精品怎么做呢?
記者:在政府方面,對潮州木雕未來的發展是否有具體的策略?
李中慶:實際上,潮州木雕具有很好的文化底蘊和技術基礎,如果發展不起來,這是中國工藝的重大損失,因為潮州木雕從設計、技法上來講都是很獨特的流派。現在政府層面也在行動,最近剛剛成立一個特色產業服務科,就是為了幫助潮州的工藝產業發展。(劉小娜/編輯)